1938年, 贺子珍在莫斯科给毛主席写信: 我生了个男孩, 长得很像你

发布日期:2024-08-11 14:12    点击次数:79

1938年春天的一个上午,在莫斯科莫尼诺国际儿童院宿舍,一位叫阿列耶夫的老师领着一个30岁上下的中国女人来到毛岸英、毛岸青的宿舍,对兄弟俩说:“谢廖沙 (岸英俄语名)、戈勒 (岸青俄语名),你们的妈妈贺子珍来看你们了!她刚从中国来,是到莫斯科东方大学来学习的。 ”

岸英和岸青自杨开慧牺牲后就失去了母爱,更是已有好多年没有见过父亲毛泽东,也没有听说过贺子珍的名字。听了老师的介绍后,兄弟俩一时不知所措,不住地用眼上下打量眼前的这个女人。

贺子珍把带来的水果放在桌上,又把他们又脏又乱的床铺整理好,然后拿过一把扫帚将屋子里的垃圾扫干净,又把兄弟俩的脏衣服拿去洗。岸英、岸青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连忙倒了一杯热水,送到贺子珍的手上。

一、

贺子珍是 1928 年 6 月与毛泽东结为革命伴侣的。从这时起,一直到 1937 年底贺子珍离开延安去往莫斯科,两人的婚姻延续了十年之久。

在认识毛泽东之前,贺子珍已是贺子珍井冈山有名的巾帼英雄,也是第一个上井冈山的女战士。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后,在袁文才的介绍下,第一次见到了贺子珍。毛泽东非常惊讶,这个秀美清丽、热情活泼的姑娘,竟然是井冈山的“头面人物”之一。

对于毛泽东,贺子珍早有耳闻,她读过他主编的《湘江评论》、《政治周报》和不少文章,对他在湖南领导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更是敬仰不已。

在袁文才的安排下,毛泽东住进了茅坪袁家附近的八角楼。凑巧的是,不久后贺子珍也因患疟疾来到茅坪休养。就这样,毛泽东与贺子珍见面多了起来。

后来,贺子珍被选为前委秘书,住进了前委机关驻地茅坪攀龙书院,帮助毛泽东处理日常事务,同时协助毛泽东在宁冈、永新等地作社会调查。

毛泽东发现贺子珍不仅人长得漂亮,写得一手娟秀端正的好字,还善于发动群众,工作时风风火火,泼辣干练。这种刚柔相济的女性气质,无疑是毛泽东所喜欢的。贺子珍也被毛泽东广博的知识、超凡的胆略和刚毅的性格所吸引。

1928年2月下旬,贺子珍协助毛泽东,整理出了一份《井冈山调查》。两人朝夕相处,心与心不断撞击与交融,两人的情感也从同志式的友谊渐渐转向了纯洁的爱恋之情。

1928年5月,毛泽东和贺子珍在象山庵举行了婚礼,就这样走到了一起。井冈山的岁月是艰苦的,但却是他们一生中最浪漫的时刻。贺子珍晚年曾这样说道:“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我们的精神生活却是富有的。毛泽东博览群书。夜深人静,他写累了,就给我讲他读过的故事,讲他的诗文。他的话,把我带入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常常是一个讲着,一个听着,不知不觉迎来新的一天。”

二、

在与毛泽东十年的婚姻中,贺子珍一共生育了 6 个孩子。

1929 年 6 月,贺子珍在龙岩教会医院生下了她和毛泽东的第一个女儿,取名毛金花。由于革命的需要,这个孩子不得不送给当地老乡抚养。等到年底贺子珍想接回孩子时,却得知这个孩子已经夭折了。

1932 年 11月,贺子珍生下了第二胎。这是个男孩,取名毛岸红,小名毛毛。1933 年 12 月,贺子珍又在瑞金沙洲坝产下了一个男婴,可惜的是,这个孩子一出生便夭折了。

就在毛毛牙牙学语的时候,红军开始了长征,毛泽东和贺子珍不得不把毛毛交给毛泽覃,让他找一个可靠的人家抚养毛毛。毛泽覃牺牲后,毛岸红的下落也就成了一个谜,再也没有找着。

1935年2月,贺子珍在长征途中生下了一个女儿,之后将孩子送给一个叫张二婆的女人抚养。张二婆为孩子取名“王秀英”,对孩子十分疼爱。没想到3个月后,孩子突然浑身生疮,怎么也不见好转,不久便翅世了。

1937 年的 1 月中旬,贺子珍在陕西保安生下了第五个孩子,被毛泽东取名“娇娇”。这个孩子,就是贺子珍六个孩子中唯一活下来的李敏。

三、

到了延安后,毛泽东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也更忙了。他除了要主持党政军重大决策外,还需要和社会各界建立广泛联系,尤其需要加强和冲破重重封锁来到延安的大批爱国青年知识分子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毛泽东和贺子珍的交流不知不觉减少了许多。

而这时的贺子珍,经历长征战火的伤害和频繁生育的折磨,身体满是伤痛。想多做些工作,却深感力不从心。随着越来越多的男女知识青年和爱国学生涌至延安,要强的她知道自己肚子里有限的几滴墨水已经显得落伍了。而毛泽东和自己的交流越来越少,这更让她陷入一种莫名的危机感之中。

1937年8月,贺子珍离开延安,前往西安,准备再从那转赴苏联治病。在西安,她拒绝了毛泽东派来她回延安的同时,她只是请对方给毛泽东捎回了一块手帕,上面写了四个字:“从此诀别”,之后便上了去苏联的飞机。

1938 年 1 月,贺子珍到达苏联。

虽然是负气离开,但贺子珍的心里并没有忘记毛泽东。在得知毛泽东的两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也在莫斯科学习,就住在莫斯科近郊莫尼诺国际儿童院后,贺子珍决心承担起照顾两个孩子的责任。

从那以后,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贺子珍都要带些着不少好吃的和学习用品去看岸英、岸青兄弟俩,以一颗慈母之心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她每月 70元卢布的待遇,除自己必须的开支外,全部用在岸英、岸青身上,岸英、岸青也把贺子珍当成了自己的妈妈,常在课余时间去她的住处,吃贺子珍做的土豆炖牛肉。

1938年5 月底底,贺子珍在莫斯科生下了与毛泽东的第六个孩子——是个又白又胖的男孩。

对于这个弟弟,岸英、岸青兄弟俩喜欢得不得了。每到贺妈妈的住处,兄弟俩都争着抱小弟弟,还说:“唉呀, 这小弟弟多像我爸爸呀, 要是爸爸知道了,肯定会很高兴!”

“因为他和你们是同一个爸爸呀! ”贺子珍补充着。岸英、岸青也兴奋得跳了起来:“对,我们是对同一个爸爸!”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听了兄弟俩的话,贺子珍的心头又浮起了毛泽东的影子,她决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毛泽东。

想到这里,贺子珍提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我生了个男孩,长得很像你......”

在信中,贺子珍还附上了自己的一张照片,托回国的战友捎了过去。

遗憾的是,这封信寄出后,贺子珍好长时间都没有收到毛泽东的回信。她一直怀疑可能是当时兵荒马乱,这封信毛泽东并没有收到,因此虽然失望,但精神上尚且接受得了。

四、

虽然没有收到毛泽东的回信,但贺子珍却仍一如既往地对待岸英兄弟俩。贺子珍的小房间,也成了岸英、岸青的家,他们常来逗着小弟弟玩。贺子珍也常给他们讲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讲毛泽东的故事,也讲自己的经历,还给他们教唱江西民歌,红军歌曲。岸英、岸青也帮她学习俄语。在异国他乡,他们的生活也充满了笑声、歌声。

在这段时间时,这个在异国他乡生下的小宝宝,也成了贺子珍生命中最大的欢慰。她用全身心的爱哺育这个与毛泽东爱情结晶的儿子,还给宝宝取了一个“柳瓦”的苏联名字。

然而,人生的厄运再次袭向贺子珍。1939 年 1 月,小柳瓦得了急性肺炎,病势很凶。在苏联卫国战争物资极度匮乏,普通缺医少药的艰难条件下,仅长到 8 个月的小柳瓦离开了人世……

孩子去世那天,贺子珍悲痛欲绝,抱着宝宝的遗体不肯放手,同她一起来苏联学习的贺诚、钟赤兵无论怎样劝导都不行,只得强行抱走,埋在东方大学的校园里。据钟赤兵后来回忆,在抱走孩子遗体时,贺子珍泪流满面,两只眼睛痴痴的,再没有一点往日的神采。

见贺妈妈如此伤心,岸英、岸青兄弟俩开始劝慰她:“贺妈妈,您别难过了,你要保重身体。小弟弟不在了,还有我们呢,我们也是你的儿子呀!”

听了两个孩子这样说,贺子珍终于停止了哭泣,把岸英、岸青紧紧搂在怀里,不停地叫着“儿呀,儿呀 ”。岸英、岸青也一边喊着“妈妈,妈妈”,一边和贺子珍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19398月,贺子珍收到毛泽东托前来苏联治疗臂伤的周恩来带来的一封信:“自珍同志,你的照片已经收到。我一切都好,勿念……以后我们就是同志了。”

接到这封信后,贺子珍才知道毛泽东再婚了。对于她来说,失去儿子的创伤还没有愈合,失去丈夫的打击又接踵而来,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整天地哭着念叨同一句话:“千错万错,错在离开他......”

为解除贺妈妈的精神痛苦,岸英、岸青兄弟俩整天陪在贺子珍的身边,给她说笑话,给她说儿童院的趣事,但是收效甚微,贺子珍仍然整日以泪洗面,很难见到笑容。

五、

为了扶平贺子珍的丧子失夫之痛,毛泽东决定让朱德的女儿朱敏将娇娇送到莫斯科。

娇娇的到来,给贺子珍带来了无限的喜悦。李敏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说:“一见到我,妈妈就把我揽在怀里,问着、亲着;亲着、问着,激动得流出了眼泪。妈妈高兴地一遍又一遍地问我:你是谁呀?来干什么呀!’我是娇娇,来找妈妈呀!’你妈妈叫什么名字?’妈妈叫贺子珍。’你给妈妈带来什么礼物呀!’我给妈妈带来了娇娇!’”

娇娇的到来迅速地改变了贺子珍的精神状态。她给女儿买了漂亮裙子,烫上卷发,购置了玩具,还带到照相馆照了不少照片。每天晚上临睡之前,还领着娇娇唱歌:“我家有个小娃娃,早上起来不洗脸,不刷牙…...”

1947年春,毛泽东委托蔡畅和王稼祥找到贺子珍。问她今后的打算。贺子珍脱口而出:“我要回到祖国去。”

1947年秋,贺子珍与毛岸青、娇娇一道归国。除了1959年与毛泽东在庐山见过一次之外,贺子珍一直将对毛泽东的思念压在心底。

1984年,饱经风霜的贺子珍走完了一生坎坷不平的路,只留下一张革命残疾军人证和十几块伴随她数十年、已成为她身体一部分的沉甸甸的弹片。

参考资料:

中国军网:《毛泽东说,这是对他最好的一个女人》

中新网:《毛泽东家三代女性的百年传奇:贺子珍孤独一世情》